看过张爱玲的《小团圆》,再看她的《私语》,差不多的人物和情境,一样的絮叨与凌乱,大概说起往事来,我们都有些语无伦次,记忆都是支离破碎的,说过来道过去,都是心尖尖上的事儿,而说起来,无非也就那一两个人,两三件事。
张爱玲最爱最不能释怀提了又提的始终是“无赖人”胡兰成,而胡兰成的人生旅途里,尽管不断地有女人上来,下去,但最爱最不能忘怀不得不常常提起的,也始终是张爱玲。刚才看了胡兰成写张爱玲的文字——《今生今世·民国女子》——当我关注某件事或者某个人的时候,我常常会刨根问底到无聊——在线阅读到底不及倚着床头翻书惬意,只看了一章,便停下来,但只“只觉世上但凡有一句话,一件事,是关于张爱玲的,便皆成为好”这一句,便已明了胡兰成的心迹。
一代旷世才华的女子遇到懂得自己的男人,可以倾心付出所有,她不在意他有家室,不在乎他是一个汉奸,甚至知道他已经在武汉和小护士同居了,还跑去恋恋不舍,她全身心地爱他,他亦是全身心爱她的,至少曾经是“我常时以为很懂得了什么叫惊艳,遇到真事,却艳亦不是那艳法,惊亦不是那惊法”。只是后来,他还是成了“无赖人”。
张爱玲最终还是写了《小团圆》,借盛九莉和邵之雍之身说了她和胡兰成的种种,而胡兰成也在《今生今世·民国女子》里,提笔落笔皆是张爱玲,一再把这段往事提起。张爱玲和胡兰成,一个是名门之后,一个清贫子弟,一个功利世俗,一个目空切,这样的两个人,门太不当户也太不对,再看他们各自对这段感情的讲述,实在有着太深的误解。想起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给他儿子的信中所说的,“爱,其实是很多不喜欢、不认识、不沟通的借口。因为有爱,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。”尽管他们是彼此今生今世唯一怜己惜己的知己,终于还是误会自己误解对方,各自飘零去遥远的异域。
说到底,人生除了生存的需要,大概就是情感需要了。而占据我们生命最重要的部分,一直是爱情。张爱玲最终没有接受宋淇的建议,改写《小团圆》,让邵之雍死于非命,而是把他编织在梦中,并一直等待着,尽管那等待“像《斯巴达克斯》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,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”,“因为完全是等待。”也许正如胡兰成赠给张爱玲所说的:“因为相知,所以懂得”。而张爱玲给胡兰成的情书,寥寥八字:因为懂得,所以慈悲。
评论